山东德州:非遗保护传承出实招显实效



山东德州:非遗保护传承出实招显实效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孙丛丛 07-24 原创

杂技学员在练功

723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大运河沿线非遗寻访调研组走进山东德州,先后考察宁津杂技艺术学校、木刻刀笔书画、刘欣刻瓷、年画、刘氏刺绣、武城传统手工打结地毯技艺、武城古贝春酒传统酿造基地等非遗项目或传习场所、保护单位等,并观看红色经典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演出。

杂技演出现场

德州市宁津县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在行内亦流传着没有宁津人,难成杂技团之说。以惊、险、奇、美、新著称的宁津杂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宁津杂技艺术学校为宁津杂技保护单位,2008年被命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学校先后为山东省杂技团、广东省杂技团、银川市杂技团等多个杂技表演团体、艺术院校输送杂技人才累计2000余名,也让宁津杂技这一历史文化品牌为大众熟知。

在德州市董子文化街,木人堂刀笔画艺术馆等就坐落于此。木人堂立足传承弘扬民间手工木刻技艺,挖掘、整理和保护濒临失传的木刻刀笔书画技艺,探寻木刻刀笔书画实践。近年来,推出竹木刻茶道用品系列、竹木刻文房用品系列、竹木刻摆件、竹木刻挂件和木刻牌匾楹联等一系列产品,并长期开办竹木刻绘体验培训和研学活动,彰显了民间手工文化的价值和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色。

花式各异的地毯

在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剪刀沿着图案上下飞舞,工人们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道工序操作。

武城传统手工打结地毯技艺历史悠久,由晚清时期的白家地毯作坊开始,为寺庙、戏台等织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据介绍,地毯的手工打结密度高、配色和谐、质柔耐用、图案逼真,可达到“花似浮雕面如锦缎”的效果。1958年,德州武城县成立武城地毯厂,也就是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

为加强对传统手工打结地毯技艺的保护传承,该公司投资兴建神龙地毯博物馆,系统展现了中国地毯文化的发展历程;在立足传承保护的同时,还采用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经典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手段,融合高科技编织技术与手工地毯的纺纱艺术、染整艺术、片剪艺术等,实现了成品花型活泼、层次感强、犹如浮雕、丝光如缎的艺术效果。其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年销售额近亿元。

传统年画吸引调研组关注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德州市不断健全完善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四位一体”的保护传承体系,重传承,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德州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23项、市级非遗项目161项、县级非遗项目534项。德州市以非遗文化元素为主题拍摄“运河遗珠”专题片6集,并编辑出版《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该市齐河黑陶博物馆、红绿彩博物馆、宁津县杂技艺术学校新校区、宁津剪纸非遗文化园主体楼和展馆等非遗场馆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庆云尚堂镇、武城县老城镇、夏津宋楼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非遗助力扶贫推动乡村典型乡镇,“非遗进校园”等多个项目被评为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亮点事项。为拓展“旅游+演艺”模式,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协调市杂技团进驻德百旅游小镇进行展演展示,实现文化旅游深度对接、融合发展。

下一步,该市还将借助网络平台尤其是新媒体平台,为非遗传承传播助力,以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焕发持久有效的生命力。

(图片均由王蕊拍摄)